双光栅实验
2017-9-16
所属实验课程:大学物理-综合实验 实验教室:1312/1316 主管教员:赵伟

1948年法国科学家Ernst Lau用扩展光源照射前后平行放置的两个具有相同光栅常数的衍射光栅,在后方观察到了明暗相间的高对比度条纹,该现象之后被称为Lau效应。这种非相干光源照明引起的干涉现象被证明与1836年发现的单光栅自成像Talbot效应有着深刻的联系。1979年Jahns和Lohmann运用几何光学和标量衍射理论解释了Lau效应中的光强分布,此后1981年Sudol和Thompson给出了部分相干光衍射理论的解释,1982年Swanson和Leith又基于双光栅衍射干涉模型对Lau效应和双光栅成像进行了解释。在国内也有利用杨氏干涉模型对Lau效应给出了解释和分析。

Lau效应可以产生高对比度明暗相间条纹,以此为基础可以构建多种实验和表征方法,如测量折射率、透镜焦距、光源波长、表面形貌表征、光学编码和微振动测量等。